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重庆历史名人(文艺界)陈子庄

2022-08-04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603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历史名人中,有许多文艺界的杰出代表,如郭沫若、徐悲鸿、李伯钊、金山、钟惦棐、施光南……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经典,使民族精神火炬熊熊燃烧,时代前进号角经久不息。

本期,介绍著名国画大师陈子庄。

1659598327180356.png 

陈子庄(19131976),号兰园、南原、十二树梅花主人、石壶等,重庆市永川区人。著名国画大师。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从事绘画创作,形成了“不与人同”的艺术理念和“子庄风格”。代表作有《龙泉山写生册》《汉旺写生册》等,著有《石壶论画语要》。 


两个陈子庄”

陈子庄以画闻名于世,但他年轻时却靠一身武艺行走江湖。晚年时陈子庄潜心作画,曾对前来拜访的客人笑言:“有两个陈子庄,一个是习武的,一个是画画的,我是画画的陈子庄。”

陈子庄幼时因家境贫寒,进入庆云寺随僧人习武,拜当地著名拳师为师,勤练拳术,练得一身武艺。成年后的陈子庄身材魁梧,极富正义感,常扶危济困,在当地颇有侠名。

20多岁时,陈子庄参加成都武术打擂,在台上大显身手,受到地方军阀王缵绪的青睐,被聘为私人秘书。

尽管陈子庄以武谋生,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成都期间,陈子庄与几位当地画家结识,交往频繁,常一起谈书论画、切磋画艺。后经人介绍,陈子庄跟从南社社员、诗人蔡哲夫和谈月色夫妇,学习篆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之后又随四川名宿肖仲纶等学习老庄思想和《楚辞》《周易》等古典文化。这一时期,陈子庄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作为王缵绪的幕僚,陈子庄经常为王缵绪鉴定、收购字画,赏鉴了很多古人真迹,这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1937年,王缵绪先后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游蜀。陈子庄随侍左右,亲观大师挥毫作画。对于陈子庄的求问,两位大师都详尽解答。两位大师的丰采,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晚年时,陈子庄还常回忆起他与齐白石、黄宾虹相处的那段日子:“齐先生作画,我为他研墨,他画的松针一尺多长,可见齐先生笔墨雄健深厚,气势很大。他功力之深厚,令我非常佩服……齐先生说:‘方法要简单,效果要很好。’我终身得这两句话教益最大。”“黄宾虹用笔层次多,线条活,讲究水墨、水法。他的用墨法超过前人,在水法上也有很大发展……我向他学了不少东西。”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陈子庄随王缵绪回到重庆,结识了爱国民主人士张澜。这期间,陈子庄追随张澜从事民主斗争,思想日趋进步。当他无意间得知国民党要刺杀张澜的消息后,不顾安危前去报信,张澜得以逃脱,幸免于难。这一义举,使陈子庄在川渝一带声名远播。 

解放战争期间,陈子庄暗中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从事军运工作,帮助其建立地下武装。19498月,陈子庄受中共华中局地下党委派遣,前往成都策反王缵绪起义,促使四川和平解放。 


以发扬光大中国画为己任

新中国成立后,陈子庄被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在成都定居下来。他结束了前半生动荡不安的生活,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研究,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艺术之路。他曾说:“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家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好名贪利,把后人教坏了。”他致力于发扬光大中国画,认为这是画家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

陈子庄不懈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随身总带着一个速写本,时刻观察、记录他眼中的至美景象,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素材。他对家乡的山水情有独钟,频繁到巴蜀山区写生,勾画山涧坡岸、农屋茅舍、乡间农耕,以及牛羊鸡鸭。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山村景象,在陈子庄笔下散发着质朴淳厚的光芒。

陈子庄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于笔端,从自然山水和民间生活中汲取灵感,其作品饱含乡土气息和童真稚趣之美。如《夹江马村道上南望》,以随性灵动的笔墨,描绘山水险峻之势,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1963年,陈子庄应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之邀,创作了《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陈子庄一生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题目取自杜甫诗作。他运用书法笔墨,将诗人的诗境和自己的画境自然融合,画作中大片参天巨柏浓荫掩映,黑瓦红墙的祠堂坐落其间,显得格外静穆幽深、古朴庄严,兼具技法之美和历史意蕴。

陈子庄“从人不屑于着眼处着眼,不能会心处会心,不敢着手处着手”,以真率之笔,在平淡中描画出美的境界,其作品充满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子庄风格”历久弥新

20世纪70年代起,陈子庄的山水画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高峰阶段,他不断外出写生,忘我地创作。整理画稿有《龙泉山写生册》(34幅)、《武阳江写生册》(150余幅)、《汉旺写生册》(121幅)等。每幅画的笔墨、结构、格调都不相同,但又和谐地统一在他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之中,“平淡天真、迹简意远”。

青中年时期,陈子庄研习齐白石、黄宾虹以及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前人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到晚年,他领悟“凡最高境界,不但在笔墨之内,而且要在笔墨之外”,返璞归真。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他认识传统、学习传统,最后走出传统,通过向自然界学习,师诸天地,勤于探索,集众家之长,再吸收民间艺术的养分,逐渐形成了“不与人同”的艺术理念和“子庄风格”。

1973年,陈子庄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绘画经验以及对艺术的见解留存下来,他以口述的形式,由门人记录,历时年余,经反复修改后,著成《石壶论画语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子庄风格”研究资料。

1976年,陈子庄因心脏衰竭去世。1988年,“陈子庄遗作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重视,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之后,陈子庄的绘画作品相继在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展出,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

如今,陈子庄的绘画艺术享誉海内外,他的艺术生命在一幅幅传世画作中延续,率真、平淡、质朴、淳厚的“子庄风格”历久弥新。

 

(文/李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