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新闻

《苏堤春晓》:游戏感苏轼的非线性人生

2024-08-16 来源: 北青艺评 阅读: 121

【编者按】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称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离开眉山到达渝州,一路上留下许多作品。如在渝州写下《渝州寄王道矩》;在奉节写下《八阵图》《入峡》《出峡》《白帝庙》《永安宫》;在忠州写下《竹枝歌九首》,把议论和历史典故引入了竹枝词,在竹枝词的发展历史上有重要作用。202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501位历史名人之一。

1723772570140044.png 

田沁鑫导演的新作《苏堤春晓》近日在京上演。该剧以北宋文豪苏轼生平为题材,以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带领百姓治理西湖、营造苏堤等事迹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以民生为重、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之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历史剧创作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屈原》《虎符》《关汉卿》是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新时期以来的《大风歌》《商鞅》《李白》等剧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关于历史剧观的问题曾在3040年代、5060年代、8090年代发生过三次著名的论争。论争的核心问题一直围绕着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展开。

《苏堤春晓》一改传统历史剧的叙事方式,以非线性叙事方式结构全剧,以艺术主题的逻辑取代了线性的叙事时间发展逻辑。虽然在整体上有着非线性叙事的特征,但同时其主体事件的安排仍然以苏轼两次赴任杭州的时间顺序为主,做得恰到好处,不会给观众的观赏造成理解困难。

编导通过多重人物矛盾关系及苏轼带领百姓治理西湖、营造苏堤、赈灾救民等具体事件,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苏轼形象:他不懂事,他有着天纵之才和仁德见识;他不计较个人恩怨,抱着既为官,就需济世安民的精神,忍辱负重,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苏轼与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多重矛盾,体现苏轼高度的道德勇气。如果说文人在科举制度中有文才、有学识只是一种资历和本钱,那么波谲云诡的仕宦生涯,考验的则是人内在的道德勇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不仅肯定了苏轼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更将苏轼与屈原等人并置,足见对苏轼人格的赞美与肯定。

《苏堤春晓》无论在叙事结构、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舞台视觉呈现等方面都颇具新意。

展现历史事件、塑造历史人物是历史剧创作的根基。历史剧创作须以史实为基础,塑造丰满可信的历史人物形象。《苏堤春晓》的编导从大量历史文献及苏轼的诗文中提炼精要,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率性任情的古代士大夫典范。

苏轼在第二次离开杭州之际,曾写下: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忘机二字写出了苏轼在经历宦海潮来潮往之后,将机智巧诈、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超然心境。这种不计得失的豁达心胸和理想主义精神,或许正是现代人需要从苏轼身上汲取的精神动力。

(本文转载自北青艺评,内容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