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新闻

冠生园:“园”字里面有讲究

2020-04-30 来源: 澎湃新闻 阅读: 855
       【编者按】冼冠生(1887—1952),著名实业家。抗战爆发后将冠生园厂迁至重庆,设店办厂,独步重庆食品市场。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是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陈列的两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说起“冠生园”,上海人都知道店名取自创办人冼冠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冠生园”的“园”字里面有讲究。
       冼冠生,原名冼炳成,“冠生”是他当学徒时为了勉励自己而取的名字。他生于1887年,广东佛山人,14岁时只身来到上海谋生,先在舅父舒竹生开的“竹生居”广东小吃店当学徒,18岁开始在老城隍庙摆粥摊。翌年,冼冠生在南京路浙江路的转角上开了一家叫“陶陶居”的小作坊,用橄榄做成蜜饯,取名“二陶橄榄”,前店后场自产自销,生意倒也不错。可是没过多久,他的店铺及周围房屋要拆迁建造永安公司,只好关门停业。
       后来,冼冠生在南市九亩地靠近新舞台的地方找到一间铺面,继续做蜜饯生意。他看到医书上说梅子具有性平敛肺、生津止渴、清凉润喉的作用,便用梅子做成蜜饯,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陈皮梅”,试着拿到新舞台去推销。那时的新舞台,京剧名伶薛瑶卿领衔的文明戏卖座率极高。冼冠生拿着“陈皮梅”,在演出间隙高声叫卖,有些观众买了尝过后,觉得果然酸而生津,唇齿留香。有一天,薛瑶卿哑了嗓子,戏迷们便拿了“陈皮梅”给他尝。想不到吃过后,薛瑶卿的嗓子好了很多,于是又介绍给夏月珊、夏月润品尝。随后,这三位京剧名伶一起找到冼冠生,要求合伙经营“陈皮梅”。冼冠生受宠若惊,自忖是小本经营,岂敢与名人合伙开店。夏月珊看出冼冠生的顾虑,不由分说地递上一张500元银票,说:“这是咱三人合伙的第一笔资金。”同时申明:“咱三人是演戏艺人,不懂经商,只是想支持你把‘陈皮梅’生意做大。”1915年,以制作销售“陈皮梅”为主的“冠生店”开张了。
       1918年,随着上海戏剧界名人郑正秋的加入,“冠生店”更名为“冠生园”。虽然“店”与“园”只是一字之改,但含义截然不同。冼冠生感恩戴德,在取店名时说:“没有四位大名人的扶持,不会有冼某的今天。”他再三提出“不宜用我的名字作店招”,但四位合伙人则说“冠生”很好听,且已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不宜更改。就在大家谦让不决之际,郑正秋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冠生店”后面的“店”字改为“园”字。他说:“咱们四人都是梨园弟子,‘园’就是代表咱们四人。”此言一出,立即得到薛瑶卿和夏氏兄弟的赞同。冼冠生也觉得很妥帖,附和说:“既体现合伙经营的意思,又代表了我的心意——冠生感谢四位梨园朋友的鼎力相助。”
 
著名电影女演员袁美云为冠生园月饼所做的广告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