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逸闻趣事

富有的穷教授——侯光炯

2023-07-03 来源: 《西南大学报》总第368期第四版 阅读: 287

1688352139900389.png

侯光炯日记节选(西南大学档案馆供图)

 

有这样一位和“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他出身中医世家,却自称“农民的儿子”,他曾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后来却成为了我国土壤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就是诗人笔下的“大地之子”——侯光炯教授。

土壤也默默地回报着侯光炯的辛勤劳动。早在1935年,他就将纯土壤的研究引向了土壤与水稻作物的相关研究,首次提出了“水稻土”概念,受到国外同行的瞩目。他改良旱坡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也取得显著效益:自然免耕在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推广,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比传统耕作增产了1530%,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1956年2月28日,侯光炯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写道:“今天是我的新生命开始的纪念日,从今天起,我把我的智慧、力量和生命都交给党……”“我要做一个好党员,一个名副其实的土壤科学家和一个党所盼望的知识分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几十年来,受过他救济帮助的人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他去世后,没有将存款留给子女,而是清楚地标明了所有钱的用途——设立土壤学青年奖励基金。

“文革”期间,学校处于半瘫痪状态,侯光炯想的是:作为普通党员,自己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党分忧,他请求将自己每月工资的一半用来交纳党费。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这辈子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天塌地陷也不能动摇这个人生选择!”

1966—1976年,他共交纳党费1700多元。他自己却住着茅屋、庙宇、破烂的乡公所,吃着最简单的粗茶淡饭,抽着8分钱一包的“劲松”烟,衣食住行与农民没啥区别。

是的,侯光炯就像土壤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

 

 

来源:《西南大学报》总第368期第四版

原标题《富有的穷教授》,编辑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