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逸闻趣事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

2025-04-29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43

文/何亚龙

 

1745889963635600.png 

20世纪30年代,胡适倡议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邀约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一起来完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四个人都没有干多长时间,便先后退出了翻译小组,只尴尬地剩下梁实秋一个人。

梁实秋认为,既然已经决定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那就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反正不能当“逃兵”,于是独自把责任全承担下来。

就这样,梁实秋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起来。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他顺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梁实秋逃离北平,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进行莎翁剧作的翻译。

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课余时间,他依然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到1967年,由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37部剧本,3册诗集)全部完成。

梁实秋曾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长年累月,其间也得不到鼓励……说实话,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

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工作的执着精神,得益于他一心一意地投入,更得益于他那肯吃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锲而不舍地投入。

来源:政教读报(127期)

编辑时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