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故事

黄宾虹奉节悟虚实

2025-11-17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102


/沈治鹏

 

1763344138252483.png 

黄宾虹画作

 

20世纪的中国画坛,有两位响当当的人物,人称“南黄北齐”。“北齐”指的是齐白石,与他齐名的“南黄”,就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山水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

在国画大师潘天寿眼里,黄宾虹是一个“五百年一遇的名世者”。黄宾虹的思考和实践,带有世纪之变的深刻印记。他一生融社会变法精神于绘画中,最终以“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成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

由于黄宾虹走在时代前列,敢于求新求变,他的画风并不为当时的中国画坛所接受。一次,黄宾虹参加南方的一个画展,当地筹备组的一位负责人质疑道,黄宾虹怎么把漆黑一片的画拿出来展览?对他这种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风格,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足够的认知。

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在给美院学生讲美术史课时,对他的老师黄宾虹的绘画风格阐释道:先生用墨正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言,“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画此类作品时,每次画完以后挂起来,第二天拿下来再画,一层层地叠,一层层地涂,最终达到浑厚的效果。他因此而得“黑宾虹”之谓。

黄宾虹早年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而他后来成为“黑宾虹”,与他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的一段旅程有关。

1932年秋,黄宾虹应友人之邀入蜀。巴蜀大地的钟灵毓秀,让他感到湿润华滋、醇厚沉郁的内心不断被开启。在巴蜀游历之后,黄宾虹自重庆乘舟东归。途经奉节,黄宾虹想一睹杜甫当年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于是停舟一宿。晚上,他沿江漫步,朝白帝城方向前行,打算夜览瞿塘峡。暗夜中,他取出写生本,借着微光摸索着作画……第二天,他拿出这些画稿来看,不禁大叫:“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

多年后,黄宾虹回忆起在巴蜀尤其是奉节的这段游历时,曾说道:“我在那时懂得了‘知白守黑’的道理。”他的绘画风格,由此转变为“黑宾虹”。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说:“黄宾虹先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这座传承不息的伟大山脉的最后一座高峰,同时他又揭开了当代山水画的序幕,是今天所有艺术家阅之不尽、探之不竭的一本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