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于成龙垒土为台当办公桌
2025-09-09
来源: 《中国古代廉政楹联故事》
阅读: 68
文/孙丹林
于成龙是清代名臣。他获得功名是在明末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但真正当官却是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那时,他已经45岁了,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虽号称县,但居民不多,很多人都因为过度贫困以及常年匪患,逃到外地谋生去了。这里既无城郭,也无官舍。所谓县太爷衙门,不过是数间茅屋而已。
于成龙到任后,用泥土垒个台,就算是办公桌了。他走村串寨召民归附,若有周边悍民再来侵扰或盗窃,抓到后报请上官核实,立即就地处决。他还亲率乡兵,捣毁贼巢。于成龙还百姓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当地百姓自此不叫他县大老爷,而以土话叫他“阿耶”。
在任期间,于成龙除了正赋外,从不向百姓多征银子。因此,他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日子一久,跟随于成龙一道来罗城的仆从,有的因吃不了苦离开了,有的因身体承受不住去世了,于成龙成了孤家寡人。见了这样的情景,罗城百姓更加尊敬、爱戴于成龙这个父母官。于是,每天一早一晚,总有百姓来看望他们的县太爷是否安好。大家还凑钱送给于成龙,让他买些油盐柴米,可于成龙从来不收。
于成龙做官为什么如此清廉呢?因为他心中有王法、眼里有百姓。有他自己撰写的对联为证:
累万盈千 尽是朝廷正赋 倘有侵欺 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粒 无非百姓脂膏 不加珍惜 怎晓得男盗女娼
来源:《中国古代廉政楹联故事》
编辑时标题和内容略有修改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陈白尘谈创作《大地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