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巴渝史学大师张森楷

2022-03-18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905

文/何 力


1647587787582416.png

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张森楷雕像


张森楷(1858—1928),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人。原名家楷,字元翰;后改名森楷,字式卿;民国四年(1915年)又改号石亲,晚号端叟,学者称之“石亲先生”。

张森楷是我国近代卓越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穷毕生精力研究整理“二十四史”,给后人留下包括三大史学巨著《通史人表》《二十四史校勘记》和《史记新校注》在内的著作逾千卷。著述内容之博大精深,至今少有能出其右者。

12岁时,张森楷到重庆府应童子试,在市间购得《史记菁华录》《日知录》残本,爱不释手,朝夕诵读。他对史学的兴趣从此萌发,继而走上了终身研究历史的道路。

张森楷才华出众,学业优异。清光绪二年(1876年),张之洞任四川提学使,慧眼识珠,特手谕遴选张森楷入州学,定为秀才,并赠以《辅轩录》《书目答问》二书。一年后张森楷被特选入成都尊经书院(今四川大学前身)深造。光绪三年(1877年),谭宗浚继张之洞督学四川,张森楷经两场考试,成绩均为优等,被录取为重庆府生员。

因好发疑古言论,张森楷被院方以“离经叛道”为由削籍除名,后转入锦江书院(后与成都尊经书院合并)就读,弃经攻史,撰成《通史人表》269卷。另撰《读史质疑》300多卷,该著后来几经修订,成为当时史学巨著《二十四史校勘记》。

在成都尊经书院时,张森楷的史学与合州同乡学友进士彭耀卿的文章、戴子和的词赋、举人丁治棠的经学同时见称于世,闻名于同辈,时人誉之为晚清“合州四俊”。

光绪五年(1879年),张森楷转成都锦江书院后,弃经攻史,从事史学著述即自此始。以后,不论是任官府幕僚还是在书院任教,他皆以研究史学、著书立说为己任。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他每天均伏案达18小时,几无例外。

合州交通和信息闭塞,史料匮乏,从事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远不及成都和渝府,更不及京城及江浙一带。因此,外出每到一地,张森楷必拜师求史,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汲取资源、储备知识,厚积薄发。为此,他搜集今昔诸多考史学说,将《读史质疑》改为《各史校勘记》。

光绪十二年(1886年) ,张森楷结束8年书院学习,受聘为合州振东乡学(今双凤云峰小学)主讲。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受川东道观察使黎庶昌礼聘,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次年,赴省城成都参加乡试,中举人。他利用考中举人入京会试的机会,将《各史校勘记》连同《通史人表》带到北京,遍谒当时学者盛昱、翁同龢、康有为诸人,得到这些学者各抒己见的评价。张森楷把征得的意见辑成《师友赠言录》,作为自己治学的参考资料。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森楷往江浙、上海拜访俞樾、陆心源、丁丙及汪康年、王章、罗振玉、章钰等名流,聆其教诲,饱览他们的藏书。陆心源认为张森楷的《各史校勘记》特别精审,“惜限于方域,少见善本,致不能如阮元《十三经校勘记》那样宏富”。陆心源表示愿为东道主,并供给笔札,请张森楷往游江浙,继续著述。张森楷欣然同意。不料陆心源逝世,张森楷就回到四川,重理前业,并清缮原稿。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森楷入尊经书院为襄校,着手编写《通史六鉴》,特意发出“求友引”觅人合作,但无人响应,使他心余力绌。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森楷潜心写作,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通史人表》269卷、《二十四史校勘记》337卷、《通鉴校勘记》14卷、《历代舆地沿革表》《形胜险要图》若干卷及《三国志音义》《读史平反论》《历史邦交录》等若干卷同时竣事。

此前,他发出“求友引”觅人合作编写《通史六鉴》,无人响应,遂改择“实业救国”道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森楷在合州大河坝场创办“四川省蚕桑公社”,自任社长。次年,为蚕桑公社立案,成立“四川民主实业中学堂”。他亲自前往江浙延聘师资和技术人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东渡日本考察蚕桑事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回来后全力在合州境内推广引进良桑种植和新法养蚕缫丝技术,并以新知识教育学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蚕种增至5000余张,他将缫丝厂扩建为“四川第一轻纬丝厂”,年产“英雄牌”生丝200余担。合州桑种蚕种遍布巴蜀,生丝行销海外,10年间,对川东地区蚕桑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清政府授予张森楷“三等商勋”(约同“四品顶戴”)奖励,人称张森楷“川中蚕桑之父”。但合州知州陈世虞却诬告张森楷强夺合州蚕桑事业,使张森楷“实业救国”的尝试失败。

宣统元年(1909年),张森楷被迫辞职,将蚕桑公社归为公办。随后他应聘任成都府中学堂历史教员,著名学者郭沫若就是他的学生。他还曾担任合州同乡、著名实业家卢作孚的老师。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赵尔丰悍然下令以武力镇压,并逮捕进步爱国人士。张森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多方奔走呼吁,全力营救被捕人士。辛亥革命后,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开股东大会,选举张森楷为川汉铁路公司成都局总理。上任后,张森楷大力改革陈规陋习,整顿路政,触及到借铁路谋私的少数人的利益,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以“亏挪路款,献款熊逆(指革命党人熊克武)”的罪行,被四川省政府通缉。张森楷被迫离开四川,只身去北京总检察厅诉讼冤情。1915年,对张森楷的通缉令被撤销。

1913年,合州改为合川县。1917年,合川知事郑贤书礼聘张森楷主持编修《合川县志》。《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由张森楷总纂,卢作孚等48人协助,历时5年,经4届县知事,终于成书。该志共24册、83卷、233万余言,上起远古传说伏羲氏,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是合川有史以来史实覆盖面最广、记载最翔实、学术性最高的一部地方志书,也是全国历史上体例最完备、断限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县志。
   1924年,应
四川通志宋育仁聘请,张森楷以不足一年时间撰成《四川通志》中的《历代地理沿革表》和《历代职官沿革表》。

1925年,成都大学成立,张森楷受聘任国史教授。1927年,辞教授职,携所著《史记新校注》手稿本北上,就读天津罗振玉家藏书。1928年,又至北平傅增湘家,皆以雠校史籍为事。同年5月,重订《史记新校注》133卷。

书海寻觅,不分昼夜;生活艰辛,积劳成疾。1928年6月23日,张森楷病逝于北平,遗体停放在北平四川会馆。

1929年,合川同乡卢作孚将张森楷的遗体运回,葬于合川城区嘉陵江东岸学士山下,并建立墓表纪念亭。各界人士为张森楷举行了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