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民众教育家”卢作孚

2023-01-28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90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历史名人中,就有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代表的一批前辈,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追求,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致力于启迪民智、教化育人,推进教育创新改革。从今天起,重庆历史名人馆推出“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系列文章,介绍中国近代12位教育界历史名人的事迹,从中感受他们追逐教育强国梦的“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

本期介绍“民众教育家”卢作孚。


1674872762449506.png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区人著名教育家、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先后创办成都通俗教育馆、兼善中学、中国西部科学院等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致力于川渝地区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

 

立志“教育救国”  开展民众教育实验

卢作孚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后因无钱上中学而辍学,后靠刻苦自学成才。1910年,卢作孚怀着报国之志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积极参与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1913年,为躲避四川军阀追捕,卢作孚经友人介绍,到川南江安中学教数学——这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开端。

1914年,卢作孚辞去江安中学教师职务,到上海寻求救国真理。在上海,他结识了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在其影响下,逐步确立“教育救国”思想。1916年,卢作孚著文《各省教育厅之设立》,首次明确提出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始终认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

1921年,卢作孚应川军第二军九师师长兼永宁道尹杨森的邀请,到泸州任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卢作孚在任期间,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展民众教育运动,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定期举办时事讲座和辩论会;二是以川南师范学堂为中心,移风易俗,进行新教育实验,倡导放脚、剪辫、男女同校读书等。在新教育实验刚一年且在全川引起较大反响之际,杨森因军阀倾轧撤离川南,致使卢作孚的第一次社会教育实验被迫中止。

1924年,杨森在成都出任四川军务督理兼摄民政,邀卢作孚出任教育厅长,负责全省教育工作。卢作孚婉拒,只要求杨森支持他在成都继续开展民众教育。在杨森支持下,卢作孚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建起了通俗教育馆,并出任馆长。整个通俗教育馆包括:一个博物馆,内设自然博物馆、历史陈列馆、农业陈列馆、工业陈列馆、教育陈列馆、卫生陈列馆、武器陈列馆和金石陈列馆;一个图书馆,其中有成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一个公共运动场,其中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赛、径赛等各种场所和设备;一个音乐演奏厅,包括中、西音乐及京剧、川剧演唱的组织;一个动物园;一个游艺场。通俗教育馆经常举办讲演会、展览会、演唱会,还举办了四川省第一次大型体育运动会。通俗教育馆成为成都的群众性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中心新文化的宣传中心,也成为中国当时开展民众教育运动最好的通俗教育馆之一。然而不久,杨森又因军阀混战再次下台,卢作孚辛苦创办的民众教育馆失去依靠而夭折。


实业与教育并举的道路

在四川两次办教育经历的挫折,让卢作孚痛切感受到靠军阀办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要办好教育,必须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于是,卢作孚在19258月回到合川,开始筹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他由单纯提倡教育救国,转向“以实业为依托,发展教育,实业与教育并举”的道路。

20世纪20年代,因军阀割据,混战不已,教育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卢作孚的母校合川瑞山小学也濒临停办。在这关头,1926年秋,卢作孚毅然决定由民生公司接办瑞山小学,他亲自担任学校董事长和校长。1944年秋,他将瑞山小学扩办为瑞山中学,继续担任学校董事长。为了办好瑞山校,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开辟经费来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选聘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且富有教育经验的名牌教师主持教务,担任教学工作;三是汲取中外教育家如杜威“实验教育”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精华,结合卢作孚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改;四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五是大力开展文体活动。1926年民生公司接办,到1949年年底合川解放,经过卢作孚的亲自经营管理和艰苦工作,瑞山校办成了一所教学质量高、教学秩序好、校风优良、生气勃勃的名牌学校。

1927年春,卢作孚接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4县特组峡防团练局局长,开始在北碚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卢作孚认为,中国贫穷落,建设人才匮乏百姓因缺乏科学技术而愚昧,要改变现状,必须培育一大批“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兼济天下百姓的人才。

1930,卢作孚借用北碚火焰山东岳庙(今北碚公园)为校址,创办了一所名为“兼善”的中学,以江北贫儿院学生为基础招收30人,开办初中第一班。后在火焰山公园右侧觅得校址,于1932年修建了一栋古朴典雅的3层红色楼房作教室(即北碚图书馆红楼,今北碚美术馆)年春,将实用小学划入,更名为“兼善小学”,为兼善中学小学部1937年,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兼善中学增设商业班,培训财会人员。19395月,兼善中学迁到北碚鸡公山的槽房口,增设高中部。19424月,为了把学校长期办下去,卢作孚把校址迁到了依山傍水的毛背沱。

在兼善中学的办学实践中,卢作孚将“兼善天下”精神深深根植在学生思想之中,他希望学生接受教育后,“有充分之科学知识,有良好之劳动习惯,有相当之职工技能,有确实之组织能力,高尚之健全体魄……于事业为诚实之职工,于社会为健全之公民”。学校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救济等活动。学生们刻苦耐劳、舍己为人、爱护人民的行为,诠释了社会所称颂的“兼善精神”,为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舍得干,读兼善”的美誉。

19309月初,卢作孚在北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西部科学院“研究实用科学,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以开展宝藏,富裕民生”为目的,首开北碚研究、引进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先河。中国西部科学院的理化、地质、生物、农林4个研究所在四川及西南地区开展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动植物标本等调查研究,为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学术支持。抗战期间,中国西部科学院仪器、设备、图书乃至房屋等方面,为内迁北碚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及其所属生物研究所等学术机构提供帮助,使其科研工作得以继续。北碚因此成为中国战时学术中心。

19437月,中国科学社等6个学术团体在北碚举行年会,共同发起在北碚成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2月,卢作孚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过一年的苦心筹划,19441225日,中国西部博物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博物馆设在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内,分工矿、农林、生物、地质、医药卫生、地理6馆,1949年,增设人文馆。馆内陈列有我国第一具由中国人主持发掘、研究、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中国人主持发掘的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北京种”模型等珍贵藏品。

卢作孚一生致力于兴办文化教育科学事业,所从事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和教育如他所说,我“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办教育上,而现在所办的实业(指民生公司),也等于是在办教育,是想把事业当中全部工作人员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编写/朱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