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赵宗燠致力“造石油”

2023-02-02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757

/陈朝权  张良安

 

1675306179993484.png

赵宗燠

 

    赵宗燠(1904—1989),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著名燃料化工学家、能源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35年赴德国留学,1939年学成回国后从事合成石油研究。1959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周恩来向毛泽东和朱德介绍赵宗燠时,说:“这位赵宗燠同志是我们中国的人造石油专家。”

1924年,赵宗燠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1929年留校任教,并攻读研究生。“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业余军事训练班和抗日“十人团”,1932年参加学生义勇军,任第四大队队长。他率领32名队员奔赴上海,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枪林弹雨,为前线将士运送弹药、食品,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1935年,赵宗燠赴德国,在柏林工科大学化工学院攻读石油加工和石油代用品转换工程技术专业。

1939年,赵宗燠获柏林工科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即将学成回国。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闻讯纷纷致信邀请他。他也收到了国民政府军政部的来信,信中说计划搞石油代用品加工厂,请赵宗燠回来参加这方面的工作。

赵宗燠回到重庆后,军政部交通司负责搞交通油料供应的朋友们立刻对赵宗燠说,现在抗战前方后方用油都很困难,你一定要留在重庆。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一再挽留赵宗燠留在交通司工作,办一座燃料工厂,最为紧要的是建一座煤炼油工厂。于是,赵宗燠撰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介绍国外煤炼油工业发展情况和煤炼油主要方法:一是费托(Fasher thops)合成,将煤气化后,通过催化合成汽油;二是煤炭直接加氢,变成汽油、柴油、高级汽油、航空煤油。交通司据此制定了建设费托法煤炼油实验厂的方案,由赵宗燠担任军政部交通司合成油厂筹备处主任。

赵宗燠提出先筹办一个小型试验装置。抗战时期,国家财政十分困难,资金是个大问题。必须要调拨一定资金,配备化工、工艺、工程、机械以及基建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计划送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认为资源委员会是负责技术的,就叫何应钦写了一封信,连同赵宗燠的计划一起,转给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由他审定。

办合成油厂的计划批准后,赵宗燠将厂址选定在北碚宝源煤矿坑口附近。不久,赵宗燠被正式任命为合成油厂厂长,视同少将待遇。

合成油厂隶属于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副主任钱昌照曾先后带领行政、财务、人事、物资等部门负责人前去视察。初时虽未完全满足赵宗燠的需求,但调拨了部分资金和物资,尤其在所需人才方面,得到留欧回国的经济学博士、时任资源委员会人事处代处长宁嘉风的大力支持,调来留德和国内的大中学毕业生多名,组织起数十人的技术队伍。建厂工作迅速展开。

赵宗燠一边指挥土建工程建设和机器设备采购安装,一边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以煤为原料合成汽油等车用油品及其他代用品的研究试验并进行投产准备。煤炼油研究试验工作很快取得成果,有的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根据研究成果,赵宗燠与几位技术人员合作,发表了《合成石油铁催化剂研究》《合成石油镍催化剂研究》等论文。不久,小装置生产试验取得进一步成功,但因资金问题而未能投产。

1946年年初,赵宗燠奉资源委员会之命,接收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工业遗留,其中有锦州合成油厂。他带领技术人员来到该厂,全面检查工厂现状,然后提出恢复建设锦州合成油厂的建议,呈国民政府东北行政当局及行营主任卫立煌等人裁定。而卫立煌的当务之急,是与解放军在东北决战,岂会拨出财力建工厂?正当赵宗燠一筹莫展之时,他在沈阳与掌管东北财权的宁嘉风重逢。宁嘉风愿意助赵宗燠一臂之力,但要有上面的批复,才能拨资金给赵宗燠他们。于是赵宗燠赶赴南京向国民政府提出请求。国民党当局拒绝了他,并明令他不得再过问石油工业之事,将他调到沈阳化工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

迫不得已,赵宗燠只好离开锦州合成油厂。临行前,他仍不甘心,一再嘱咐技术人员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厂里的机器、设备和技术资料,一定要争取机会重建。

不久,赵宗燠被调到天津,任天津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49年1月,天津解放。一天,东北工业部两名干部来到赵宗燠家,恭请赵宗燠参加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建设工作,特别是锦州合成油厂的重建。赵宗燠喜出望外,立即收拾行李,北上沈阳。他被任命为东北工业部化工局总工程师兼锦州合成油厂总工程师。

锦州合成油厂复建工作开始了。赵宗燠指导、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夜以继日地进行设计、检修、安装、调试,同时抓紧原料采购和运输工作。到1949年年底,恢复了原料气制造设备DDR炉的运行。赵宗燠还指导研制出生产合成油的常压钴催化剂、钍催化剂、镁催化剂及合成生产装置,解决了造气、合成等关键技术问题,接着研究开发出性能更好的用于合成油生产的溶铁催化剂。

1950年,合成油生产装置全部试运行成功,生产出合格的合成油产品。1954年,锦州合成油厂复建工程全面完成,合成油年产量达到3万吨。

之后,赵宗燠继续指导锦州合成油厂第二期工程开发建设。到1955年,该厂原油年产量已达5万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能源紧缺状况。

1955年,赵宗燠调到石油工业部任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并任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64年,赵宗燠调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任总工程师。

作为人造石油专家、全国政协常委,赵宗燠多次到有煤矿和油页岩矿的地方考察。他认为,堆积如山的低热值煤矸石和油页岩并非全是废物,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也能使它们产生热值,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他出访德国时,以此为专题进行认真考察,回国后提出“关于西德低热值油页岩沸腾床燃烧锅炉的报告和建议”。在石油部的支持下,他组织有关单位设计、施工、建设和试验,于1965年在广东茂名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沸腾床燃烧锅炉,日处理低热值燃料颗粒页岩300吨,蒸发量14.5吨/时,创造了连续运行5万小时的稳定生产纪录。这种低热值沸腾床燃烧技术受到国家重视,很快在全国推广。

当时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建设能充分利用低热值煤矸石和油页岩的沸腾床燃烧锅炉列入优先发展的重要工程,而赵宗燠承担这一工程时,正逢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发生严重经济困难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这一工程的成功,使我国跻身于较早开发成功该工程的国家之列。至上世纪80年代末,在赵宗燠的指导下,燃烧锅炉逐步发展为多种工艺型号,达2000多台。

1979年年初,我国用油用电的设备和工具仍普遍落后,单耗高、效率低,许多重要建设工程因缺电缺油上不了马。对此,赵宗燠十分忧虑。他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毅仁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政协和国家经委组织的能源考察团,赴欧洲、日本访问,学习能源转换、节省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回国后,赵宗燠马上赶写出《日本节能报告》《日本和西德能源转换研究情况和建议》,首倡在我国开发“第五大能源”。

1979年11月1日,赵宗燠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有效利用能源的八条建议》;12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积极开发第五大能源》。翌年3月,在全国政协举行的科技报告会上,他作了题为《争当开发第五大能源的急先锋》的发言。

1981年春,全国政协领导采纳赵宗燠等科技界委员的建议,决定由赵宗燠率团到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考察。考察后,赵宗燠把《全国政协环境和能源调查组关于四川、云南、广西的调查报告》交到全国政协。

1982年,赵宗燠在出席国家科委煤炭化液化专业会议和石油部科技委会议时,接连发出“制定煤炼油样板厂发展规划”“制定开发石油代用品样板厂工业发展规划”的呼吁。

1984年,八旬高龄的赵宗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赵宗燠出席锦州炼油厂建厂50周年庆祝活动时,大声疾呼恢复煤炼油生产。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机关党委在当年第三期《简报》中提到:“在石油代用品的生产建设方面,在赵宗燠同志的建议促进下,无论是石油部,或后来的石化总公司,都列入了每个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保持了适度的投资。”

1989年,赵宗燠因病逝世,终年85岁。


(本文图片提供/陈朝权  张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