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文人县官”国璋的故事

2024-05-15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179

/庞国翔

 

清代任过江津知县的有132人,国璋是第111任江津县知县。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国璋第一次任江津县知县。此次他虽任职不到两年,但很有政绩,被称为“能吏”,“一时讼棍敛迹”。同治十三年(1874年),国璋移官他县。

国璋第二次任江津县知县时,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就是促成了聚奎书院(后来发展为聚奎中学)的建成。

清光绪三年(1877年),国璋以重庆盐务官员身份来到江津白沙镇。他对白沙镇盐商邓石泉出资兴办聚奎书院的举动很是赞赏。然而,此时聚奎书院因经费困难已停工。国璋同邓石泉一起到黑石山现场了解情况。邓石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以后您任江津的父母官,希望多多扶持。”不久,国璋回重庆府,邓石泉送他到白沙河边码头,再三请求国璋把修建聚奎书院一事放在心上。

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县知县。一到江津,他就前往白沙察看因资金严重不足而停工的聚奎书院建设现场。他决心支持办成聚奎书院。上任第三天,他亲撰一篇为聚奎书院劝募的文章,出面募集了白银5000余两,使院舍建设得以继续并很快竣工。但其他费用尚差。其时,国璋查得县衙粮房小吏梅魁贪赃枉法,就没收梅魁在郑家坡、白鹤井等处的田产,作为聚奎书院和县城几水书院的办学基金,聚奎书院终于建成。聚奎书院建成第二年年底,国璋又调离江津。

10年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璋第三次任江津县知县。如同前两次在江津任上一样,他体察民情,裁讼公允,劝民农桑,特别重视教育。“捐廉八百余金”,在高牙场仙池坝购置“仰天窝”学田,重奖学习成绩优秀的读书人。两年后,国璋再一次离开江津。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国璋刚过花甲之年,就卒于四川内江官廨。江津百姓得知噩耗,无不痛悼,钟云舫等文人墨客纷纷撰联作诗表示悼挽。

国璋不仅是清廉之官,而且是当时著名书家,爱好金石,善治印。他出身诗书之家,其父、伯父、两个弟弟均为名士,皆以书著名。

国璋在江津任知县时,曾治印表明心志,刻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京江国璋录。


1715737270268088.png 

  国璋是个廉吏,也是一个徐霞客式的文人。他著有《峡江图考》《重庆府治全图》《江北舆地全图·题识》等。因他家族曾驻防京江(今江苏镇江),京江又是其籍贯所在地,因而他常依当时习惯,行文落款时在姓名前加上籍贯地。所以,此印落款“京江国璋录”,其《峡江图考》落款亦作“京江国璋识于彝陵差次”。一些人以为“国璋”应是“江国璋”, 实在误矣。


(本文图片提供/庞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