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近代实业家(一):刘子如

2020-12-17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1660

文、图/刘恩后 潘莎

 

 

        刘子如(1870—1948),原名华璋,四川省綦江县(今重庆市万盛区)人。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知名爱国人士。早年经商,在渝创办缝纫机公司,艰苦奋斗多年,成为重庆巨商。大力兴办慈善事业,惠及民众。抗战期间,筹集物资,奔赴前线,抢救伤员,获国民政府颁发的“服务前线,卓著成绩”奖状。
 
       成为重庆巨商 倡导改良社会 
       刘子如幼年时失去父母,被寄养在姐姐、姐夫家,靠割草捡柴度日。清光绪九年(1883 年)的一天,刘子如受姐姐训斥并被打耳光,愤而出走,决心自力谋生。刘子如来到重庆城区,举目无亲,只好流浪街头。城区临江门外嘉陵江边红庙的当家和尚悯其孤苦,收养他,还教他读书识字。他常去附近的木版字馆看刻字,刻字师傅见他聪明好学,便收他为徒。从此,他白天学刻版,晚上读书习字。
       学成后,刘子如回到綦江,在县城开了一间刻字铺。因生意萧条,刻字铺只经营了一年,刘子如又来到重庆城区,受雇于美商洋行,加入基督教英美会(后改名美道会)。不久,他又受雇于在上海推销缝纫机的美国纽约“胜家”公司。刘子如刻苦学习,很快学会了缝纫的整套技术,且能装卸和修理缝纫机。他心灵手巧,善于商场交际,又诚实可靠,公司便派他回重庆设立胜家公司,开辟缝纫机销售市场。
       刘子如回到重庆,将临江门外一座小寺改造为经营缝纫机的公司,自任经理。当时,很多人没见过缝纫机,更不会使用,故无人购买。为打开销路,刘子如在重庆城内张贴和彩绘大型招牌广告,组织青年宣传队,统一着装,用铜鼓、铜号等乐器伴奏,在街头宣传使用缝纫机的好处。他又开办缝纫学校,培训学员使用缝纫机。
       1925 年,刘子如经营的胜家公司缝纫机已赚银洋达 30 余万元。他先后在重庆城区大溪沟一带了购置了不少街房和地皮,又在家乡綦江金灵乡青山购买 300 多石租的土地作为产业;在成都、重庆两地开办了华璋草帽公司,自任总经理;与当时的社会名流胡汝航等人合伙开办了“三才”“三多”两个砖瓦厂,专聘技师精制中西各式砖瓦。这两个砖瓦厂是重庆地区最早开办的机制砖瓦厂。1937 年,刘子如向政府申请,在重庆演武厅街开设胜家无限公司,经营缝纫机、中外杂货和其他商品。
       刘子如赚钱虽多,但自奉甚薄。他本着基督博爱之心,将取自社会的钱财无私奉献给社会,举办有益于民众的实事。他自主办教的精神和慷慨捐赠的义举,博得中外教会的称赞。20世纪20年代初,各国在华传教士自愿资助经费,邀请刘子如以笃信基督的教会信徒和慈善家身份,藉以考察各国教会举办慈善事业的情况为由,籍以宣传在华传教士的业绩和华人信教的虔诚。1924 年春,刘子如从上海出发,经过一年时间,环球一周,访问了几十个国家,所到之处,均受到教会和政界人物的热烈欢迎,报纸亦将其作为重要新闻人物进行报道。美国报纸称他“好善乐施,人皆称道”。新加坡报载《刘子如事略》,文中云 :“ (刘子如)游历南洋、印度、犹太……华盛顿、芝加哥各地,凡法团教会多印子如像登诸报章。由是,子如之名宣布全球矣。”
       刘子如每到一处访问,都在当地教会长老或政界人士陪同下,参观慈善事业、工厂、庄园、学校及名胜古迹。他看到外国工农业发达、生产技术先进时,总要思考自己祖国的落后,希望国人迎头赶上,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他出国期间,向四川执政当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倡议。例如,他在美加交界处参观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后,立即向四川执政当局发出信函:“(九月)二十七号晨,发杨军长、邓师长、刘川滇督办、刘川陕督办之函,内附美加交界之天下第一水电图,希望川中执政诸公速从交通、教育下手……”见美国交通发达,则提出“交通为强国之要素,筑路为富国之渊源,即如古罗马文明今尚未替者,溯其原因,靡不归功于路政。……深愿国内同胞从路政下手,建设道路,开辟蚕丛,不数年间吾川必焕然改观也”等等。
       结束一年环球之旅,刘子如回到重庆时,受到执政当局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此后,凡有关市政、市容规划建设,执政当局均请刘子如共同筹划。
 
       为抗日而奔走 亲赴抗日前线
       1915 年1 月,日本驻华公使向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企图把中国的领土和政治、军事及财政大权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刘子如不胜愤慨,向国人起誓 :“倘日后中日大战爆发,子如自愿不用饷费,不动公家分文,上前线与敌人周旋!”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次日,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日。正在上海与友人商议开设陕西公司的刘子如当即返渝,同各界爱国人士一起组织中华民国抗日军四川后援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到处宣传,各方奔走,四处募捐,募得慰劳品 40 余万件。他向国民政府申请组织战地服务团,坚决要求亲赴抗日前线慰劳将士、伤员,以实现“上前线与敌人周旋”的誓言。国民政府任命他为战地服务团团长,率团并携带慰劳品奔赴抗日前线。同年 10 月,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在朝天门码头向战地服务团授旗。之后,刘子如即率领由 130 名男女青年组成的战地服务团沿江东下。战地服务团抵武汉时,惊悉南京失守。刘子如在武汉忙着慰问伤员,又到万国医院看望刘湘。刘湘要刘子如去国际红十字会领药,即刻向中日鏖战正烈的第三战区进发。刘子如率团抵九江,慰问伤员后又赶赴南昌,还在南昌购买生猪60 多头,用于慰问伤兵。之后,战地服务团分成两个大队,一队赴浙江,一队由刘子如率领前往二十三集团军所在战区慰劳伤员,足迹踏遍江西的景德镇和安徽的太平、青阳、繁昌、铜陵、大通、贵池等地。在抗日前线,刘子如曾被敌人炸弹炸伤。经过4个多月,战地服务团圆满完成慰劳任务。全团在刘子如率领下,在吉安战干团受训 6 个月后,分配到各师、旅做政治工作。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挽留刘子如任司令部参议,参与策划战事。
       刘子如率团出川亲赴抗战前线的3年多时间,“只吃一碗饭,未受公家分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颁发给他“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褒扬奖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送给他的一幅中堂上亲笔书赠一首七绝,诗云:“西风吹送一帆斜,树梢危蹲几个鸦。两岸沙滩明似画,又添霜月与芦花。”
       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子如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自毁长城”。他离军返川前夕,新四军军长陈毅感其爱国热忱,亲自题赠大幅照片 :“送给站在抗日最前线的刘老团长。”
 
刘子如(坐者)在抗日前线留影
 
       一生乐善好施 热心公益事业
       刘子如曾说 :“但够晚年生活足矣,决不留金钱与儿孙买耻辱。”因此,他从民国初年起,开始举办慈善事业。
       创办重庆私立孤儿院。1913 年,他到上海参观了龙华孤儿院,见其教养兼施,成效颇著,决定在重庆设立一所同样的孤儿院。1914 年2 月 8 日,他宴请中西德育社,中西英年会,基督教美以美会、内地会、公谊会、美通会及重庆总商会等负责人共襄善举,得到各团体赞助,同意设立孤儿院,并议定“以教养孤贫之男女儿童,俾能自谋生活为宗旨”。刘子如兼任副院长,将自己在临江门外的胜家公司缝纫女校捐作孤儿院院址,招收男女孤儿 40 名,并自认每年担负 25 名孤儿生的全部费用。同年10月8日,重庆孤儿院(1927年重庆建市后更名为重庆市私立孤儿院)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重庆地区第一所教养兼施的孤儿院。1917 年夏,新院址落成,孤儿院迁至大溪沟。1920 年,刘子如从上海购回铜管乐器,在孤儿院设立军乐队。次年,他又捐金修建了孤儿院大礼堂、工业室,购置礼堂内陈设的楠木桌椅和乐队服装等物品。到1925 年,刘子如先后共捐给孤儿院银洋 48000 余元。1934 年,孤儿院已有大小房屋 120 余间,面积约45500平方米,学生达 395 人。重庆市私立孤儿院一直办到重庆解放前夕,培育孤儿学生数以千计。
 
刘子如创办的重庆私立孤儿院
 
       创办中华基督教重庆自养美道会。1915 年,刘子如发起募捐,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美道会,在重庆小什字为美道会新建福音礼堂、妇女学校、上下客厅、高初两校、寄宿舍等。刘子如初任会长,后任教会长老,主张宗教应由华人自主自传,不得仰赖西人,故在“基督教”前冠以“中华”二字,并主张教会费用概由华人负担,故在“美道会”前加上“自养”二字。这种思想,逐渐形成了他所倡导的自养、自治、自立的“三自”爱国宗教主张。1921 年1 月 1 日起,中华基督教重庆自养美道会正式定名,并确定崇奉基督教义,主要活动为布道、教育、医务及举办其他有益于社会的慈善事业。
       创办重庆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1921 年5 月 4 日,刘子如联络社会名流捐资,创办了重庆市中华基督青年会。该会租陕西街万寿宫作会所,设立英文夜校,举办查经班、德育讲演及监狱布道。该会以引导青年德智体“三育并进”为宗旨,以树立青年远大理想,为国家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为目的。开初,刘子如任会长和总干事,设置会员寄宿舍、成立童子军,对青年进行电化教育。此后,逐步设立了暑假学校、国民小学、幼稚园、少年图书室、职业指导及巡回书库,并开办无线电学校、图书馆训练班,举办救济会、卫生运动及夏令儿童学校,放映电影等。
       创办綦江县私立青山孤儿院。刘子如的家乡山高地僻,文化落后。他早就有心为家乡的文化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他返乡开教堂时,就在双龙湾设立了一所私立启蒙学校。1931 年,他又在青山张家祠堂创办了綦桐南青山孤儿院,1940 年更名为綦江县私立青山孤儿院。1942 年7 月,刘子如又将綦江县莲花乡艾子湾一股几十石租的产业捐赠给孤儿院,同时捐赠风琴、唱机等物品。綦江县私立青山孤儿院最多时开设高初小 12 班,学生达 500 多人,其中孤贫学生 100 多人。
       刘子如慷慨捐赠,大办慈善事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重庆自养美道会编印的《刘子如毁家助善实录》一书写道 :“刘子如先生不但是一位重庆著名的大慈善家,而且是世界驰名的大善士。” 刘子如六十寿辰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赠“椿庭永荫”锦幛祝贺;四川军阀刘湘等人赠祝寿联云 :“佛非佛,仙非仙,有寿者像 ;老吾老,幼吾幼,是仁人心。”
       1941 年 5 月,刘子如回到綦江县金灵乡青山地区老房子湾居住,主要社会活动就是办好青山孤儿院。他经常以董事长的身份,到孤儿院了解情况,给师生作报告,勉励师生为发展山区文化而勤教苦学。
       刘子如一生节俭,无不良嗜好,对家乡的一些不良风气,深以为忧,曾撰写了以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为内容的《征求同志书》,张贴在保民公社,要求村民革除陋习、勤俭持家、发展生产。他对家乡的土豪劣绅,经常给予训斥,豪绅们因他德高望重,只好自行畏避。他同情农民,在家乡仅留的百多石租谷的产业,收租他只收“倒三七”(佃户分七成)。每逢秋收佃农交租时,他总要先打招呼,要佃农留足生活用粮。
       刘子如晚年产业不多,却仍热心公益事业,凡修桥补路等事,他都照常慷慨捐助,大力支持。他去世前,将田产无偿分赠贫农亲友,只留一股少量产业作为老伴生活费用。
       1949 年 1 月,刘子如因病逝世,享年 79 岁。亲属谨遵其遗嘱,为他穿两件布衫,薄棺入土,无任何金玉陪葬,仅以碑文记载他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