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故事

萧红:欲在重庆办《鲁迅》,呼应上海《鲁迅风》

2025-09-15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23

/颜坤琰 

萧红在鲁迅先生前台合影.png 

萧红在鲁迅先生门前台阶留影

 

萧红被文学界和广大读者誉为“民国才女”,她在人才济济的作家群中出类拔萃。但是,倘若没有鲁迅先生的教诲和扶持,萧红很难得到一个广阔的文学舞台,也很难创作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传世佳作,更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因此,她一直对鲁迅先生念念不忘,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怎样……

1938年 9月,身怀六甲的萧红来到重庆。到重庆后将近半年时间里,她居无定所。她不禁想起几年前在上海漂泊的岁月,想起鲁迅先生为她遮风挡雨,给予她父亲般的关爱、温暖和照顾。

萧红思忖着,她要把对鲁迅先生无尽的怀念化为行动,她要在重庆创办一个专门纪念鲁迅先生、宣扬鲁迅精神的刊物。这个想法在她来重庆之前就一直萦绕于脑际,她打算到重庆后付诸实施。萧红还得到了时任《新华日报》总编辑华岗的鼎力相助,华岗承诺,刊物所需纸张,概由《新华日报》供给。

萧红给刊物取名为《鲁迅》,是想与许广平在上海支持创办的期刊《鲁迅风》遥相呼应。原打算在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时推出刊物,但因战事危急,萧红刚到重庆,人地两生,而且她产期将近,创办《鲁迅》之事便搁置了。

1939年3月初,萧红迁到歌乐山林家庙“四川省乡村建设社”招待所居住。生活稍得安定的萧红,又把出版《鲁迅》期刊的事提上日程。恰在此时,她收到许广平的信,许广平请她搜集重庆方面有关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的报道。萧红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搜集,亦十分自责。因此,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她决心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以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3月14日,萧红致信许广平,恳切陈词:“《鲁迅》那刊物,不打算出得那样急。这刊物要名实合一,要外表也漂亮,因为导师喜欢好的装修(漂亮书);因为导师的名字不敢侮辱,要选极好极好的作品,要宁缺勿滥;部头要厚,出一本就是一本。载一长篇,三两篇短篇,散文一篇,诗有好的要一篇……关于周先生,要每期都有关于他的文章、研究、传记。所以,先想请你作传记的工作(就是写回忆文章)……导师的长处我们知道得太少了,想做好人是难的。……假若看了导师怎样对朋友,怎样用剪子连包书的麻绳都剪得整整齐齐,那或者帮助我们做成一个人更快一点,因为我们连吃饭走路都得根本学习的。我代表青年向你呼求,向你要索。”萧红鲁迅先生的生前友茅盾、台静农去信约稿。

尽管因日机对重庆疯狂轰炸,以及生活动荡等原因,这个办刊计划流产了,但萧红为怀念鲁迅先生、继承鲁迅事业,不辞辛劳、锲而不舍、呕心沥血的精神,让人感动,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