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遗墨溢香 诗篇千古 ——记民主革命先驱、诗人、书法家杨沧白

2022-01-28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717

文/唐肇新

 

“开国有诗人,沧白杨夫子。秀句兼丰功,辉映同盟史。”这是于右任先生赞杨沧白的诗句。

杨沧白,名庶,字品璋,重庆巴县木洞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小商人家庭。杨沧白幼年时聪颖好学,读过私塾,少年时即博涉文史,忧国忧民,胸怀大志。杨沧白16岁入重庆经学书院,好读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著作,遂萌反清思想。虽然杨沧白曾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府考第一名,但因深感国家积弱,清政府腐败,他立志汲取新知识,便毅然放弃院试,入重庆译学会,学习英文。后来,他与邹容、朱必谦等人到日本领事馆学日文和英文,做出国留学准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沧白与从日本考察回到重庆的朱必谦等人筹办《广益丛报》(该报后为重庆同盟会支部机关报,持续办报9年,是西部地区近代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辑录各地新出书刊,传播新思想。光绪二十九年(1903,杨沧白、梅际郇联合一批进步青年,在重庆秘密组织了四川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公强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由孙中山倡导,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成员组成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次年,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公推杨沧白主盟。以后两年,杨沧白以教育界人士和学生为发展同盟会员的对象,先后在成都、叙永、泸州、江安、隆昌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年),杨沧白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校长),张培爵任监学,同盟会活动中心由成都移至重庆,为推进四川保路运动和夺取辛亥革命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

19137月,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杨沧白与熊克武在四川起兵呼应。失败后,杨沧白逃亡日本。1915年回国,应陈英士之邀发动肇和军舰起义,又遭失败。19165月,陈英士被刺;66日,袁世凯死。

19179月,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1918年,杨沧白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省省长,1112日在重庆就职,赓即赴成都开府。由于云、贵、川军的战争,191910月,杨沧白离渝去上海,孙中山任命他为国民党本部财务部长。19232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职,委任杨沧白为大本营秘书长。1924年,杨沧白又出任广东省省长。因受人嫉妒,时有流言,杨沧白愤而于6月辞职,离粤去上海。行前,杨沧白特荐廖仲恺继任广东省省长以辅孙中山。同年冬,冯玉祥推倒曹锟,迎孙中山北上,再三劝说杨沧白入段祺瑞内阁,孙中山完全同意。这年年底,孙中山抵达北京。1925312日,孙中山逝世。当时杨沧白在上海,段祺瑞从前议,挂花车到上海迎接杨沧白任司法总长。杨沧白就职,因与段不合,不久辞职。

杨沧白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者,其才华横溢,诗文、书法都有较高成就。其号斋,取太王去意(《孟子·梁惠王下》),即闭门读书吟咏,侍奉慈亲,研究佛学,不问政治。1927年,其《论诗绝句百首》成,共列99诗家,基本反映了两千年中国诗坛概貌。

1937年,抗战爆发,杨沧白居上海不及撤退。日伪1939年筹组傀儡政府,要杨沧白出任行政院长,他拒绝汪精卫拉拢、扶持,只身绕道香港回重庆。其离开重庆19年,诗作数百首,大都直抒胸臆,有感而发。笔者见其《天隐阁诗》,深感典雅清丽、韵远格高,诗人情怀、君子之风不让古人。其诗时代性容量大,从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举凡重要事件均有诗歌记之,且见解独到。如1939年所写的拒汪以明志的《新号》:

新号分齐楚,群追绪律踪。风前几垂柳,海上一孤松。

书史千秋重,河山半壁空。老夫自迂拙,槁项甘长终。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19379月在平型关大败日军,全国军民为之振奋。杨沧白作诗《闻第八路军平型关捷》:

西晋捷初成,红军旧有名。平型关外路,唯见敌尸横。

万里输粮卒,三千八晋兵。朔方能有此,始足备长征。

杨沧白诗名,仅次其政声。当其时,晚清遗老、民国枭雄、社会贤达、黎民百姓,大多受其人格力量之感染。1942年,杨沧白逝世于渝,时年51岁。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纪念堂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沧白路不仅仅是一条街道的名称,它更是对杨沧白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缅怀和纪念!

说到民国时期的书法家,杨沧白亦负盛名。遗憾的是,现在人们可见到的他留下的书法作品已是凤毛麟角。笔者有幸,得以拜赏几幅,在此作一介绍。

其一,《先烈张列五先生手札题辞》(重庆博物馆陈列有此石印本。张列五即张培爵)。此件作品一通7页,以楷书笔意写成,用笔结字多有褚法,刚健清新又不拘于法度,是杨沧白中年努力反清时的代表作。观其起笔凝重,行笔劲,笔势开张,大气果决,断无晚清馆阁体之虞,一眼望去,似乎方笔之趣犹在,实则受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影响极深。通篇看过,不板不滞,雍容婉畅,仪态万方,确乎大家风范。

其二,《致天倪》。此札以行草笔意,从心所欲,随手取势,横画不拖,竖画直下,起笔因字体点画自然,收笔较为爽利果断,通篇读来,起伏多姿,跌有致,神采飞扬,空灵生动。这正是杨沧白辞官避世、参禅吟咏的情感写照。

笔者之所以推荐杨沧白之书艺,乃因其有民国时期的代表性。特别之处在于,晚清以后,碑学之风甚烈,书法创新探索之路大有人在,最为影响深远者如沈增植、康有为、于右任诸家。而在群雄辈出时各展风采者又有如郑孝胥、李瑞清、曾熙、吴昌硕诸家。杨沧白能与之比肩,自有道理。其较某些“求变者” “追风者”的笔势不明希图“怪”,笔力不济妄行“做”,真有天渊之别。

  民主革命先驱、诗人、书法家杨沧白留给我们的,是学养,是真情,是人格精神,也是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