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孙樵撰写《龙多山记》

2023-11-29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209

/李明曈

1701225056399375.png 

 

龙多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与潼南区龙形镇接壤处,主峰在合川,海拔619米,其在潼南境内最高点海拔583米,为潼南地势最高处。

龙多山是古代巴国、蜀国的争夺地和分界线。山下有古赤水县遗址,山上有佛、道两教庙观,人文古迹众多。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广汉仙人冯盖罗在山上炼丹,一日全家17人飞升仙去,从此龙多山闻名于世。唐武则天称帝时曾钦敕山僧在山上建放生池。

其实,龙多山的闻名,还得益于一篇《龙多山记》。该文这样描写龙多山:“梓潼南鄙,越五百里,其中有山,崛起中天。即山之趾,得径委延,举武三千,北出其巅,气象鲜妍,孕成阴烟。屹石巉巉,别为东岩,槎牙重复,争先角逐。若绝若裂,若缺若穴,突者虎怒,企者猿踞……”让读者宛如身临其境。

《龙多山记》的作者名叫孙樵。当年孙樵入蜀登龙多山后,即写下这流传上千年的游记。

孙樵(约825—885),字可之,一字隐之。据孙樵《自序》及其文集所载,可知孙樵出身于“代袭簪缨”的官宦家庭,家中藏书5000卷,幼而工文。一生中写有散文200多篇,他删择所作,得35篇,编为《经纬集》3卷,还编有《孙可之文集》10卷传世。所作古文,刻意求新,刻意求奇。孙樵是晚唐时期坚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一位代表作家,自称是韩愈古文的再传弟子。

孙樵也是晚唐最为系统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以史官为己任,在史官意识、采撰标准、史笔传统和史著语句四个方面,都有较为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成为他的散文的精神实质。

唐大中九年(855年),孙樵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后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接着攻破潼关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神策军匆忙护送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及近臣逃离长安,先逃往汉中,继而进入四川。孙樵奉诏同行。

僖宗在四川躲避了4年。这期间。孙樵利用闲暇在蜀地梓潼、广元、剑阁、遂州(辖今重庆潼南等地)游览。在梓潼,孙樵游七曲山梓潼宫后写下了《祭梓潼帝君》一文。又沿涪江南下,来到遂州,州北30公里处,就是龙多山。在州官的陪同下,孙樵登上龙多山,游览了龙多山全景,聆听了冯盖罗在此山成仙的传说,还目睹了山上的夜景和日出。龙多山的大美景物令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文思泉涌。于是,他一气呵成写下了《龙多山记》。

千百年来,《龙多山记》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广为传诵。潼南的旧县志和一些历史文献,都收录了《龙多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