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韦君靖——大足北山石刻首建者

2024-01-10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294

/简兵


1704851627609513.png 

北山石刻佛湾的韦君靖造像

 

大足石刻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北山石刻乃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佛湾又是北山石刻造像的主要集中地,位于北山之顶。佛湾长达里许,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共编为290号,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叶(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刻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

首先开凿北山石刻的,是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使韦君靖。

韦君靖,史失其载,其生平事迹只能从佛湾中的《韦君靖碑》得知。该碑位于佛湾南段之首,通编为第二号,第一号位于碑左旁,即头戴唐制幞头、着圆领朝服、双手持笏拱于胸前的韦君靖造像。碑摩崖凹刻,形制为方形,由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文,唐乾宁二年(895年)上石。整个碑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记述晚唐“四海波腾、三川鼎沸”的社会局势和韦君靖主要事迹,下部分序署145名节级将校名衔。此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大足区境内唯一存世的一通唐碑,不仅有益于了解北山石刻的开凿,也对了解晚唐巴蜀社会历史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团发现此碑后,评价说:一篇韦庄的《秦妇吟》表现了晚唐中原的动荡,而一篇胡密的《韦君靖碑》也反映了东川地区的形势。(东川,当时指成都平原以东地区,包括盆地中部的丘陵地区和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即今重庆,昌州为东川  节度使辖地;西川即今成都平原地区。——作者注)

关于韦君靖的生卒年,碑文上无明确记载。碑文记述:“我太守司空京兆公”(“京兆”即今陕西省长安县),“陶唐氏之远裔,汉臣相之后昆,簪组相继”,“公少蕴大志”,“临事不疑、相时而动、得孙膑之谋”,说明韦君靖出身名门,是一个胸怀大志、智勇双全之人。

“属以乾符之际,天下骚然,蝗旱相仍,兵戈四起”。据文献记载,韦君靖在乾符年间(874—879年)任昌州昌元(今重庆市荣昌区)县令。当时朝廷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相互征战,加之遭受蝗虫、干旱等自然灾害,全国境内一片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无家可归。“公睹兹暇匹,人不聊生”,韦君靖目睹东川这一偏僻地区,民不聊生,于是采取“合置义军,招安户口,抑强扶弱,务织劝农,足食足兵,以煞去煞”等办法,招兵买马,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雄踞昌州,成为东川地区的实力派人物。

之后“安史之乱”,使李唐王朝濒临覆灭。又有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打都城长安,大唐帝国土崩瓦解。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李儇)由长安逃奔成都。皇帝奔蜀,蜀中藩镇征战,天下大乱,由此引发了四川境内的“三川争战”。

关于这段史实,碑文这样记载,“洎黄巢侵陷京阙,銮舆驾幸成都,四海波腾,三川鼎沸,韩秀升悖乱黔峡,侵佚巴渝……”。在“三川争战”中,韦君靖身先士卒,无役不从。首先,“公乃统率义军,讨除逆党,值(韩)秀升尽抛舟楫,围逼郡城”,他在渝州刺史麾下领兵镇压叛将韩秀升,以此之功,升任普州(今四川省安岳县)刺史。此役,据考,“实属关系唐王朝存亡的根本,因为疏通了江淮贡赋和食盐之渠道,稳定了唐朝流亡政府免遭困覆,延长了唐王朝寿命24年”。其次,在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征战中,韦君靖统兵配合领有圣旨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攻占了东川的后方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并出任合州刺史。最后他又参与了王建征讨陈敬瑄、大破陈敬瑄部将山行章一役,“连破二十七寨,杀戮五万余人”,英勇顽强,战功显赫,“大振威声”,被朝廷特授为“工部尚书、拜当州(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使、靖南军使”等职衔。韦君靖当时实力所及,包括今天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永川区、合川区及四川省安岳县一带,可谓统领东川的霸主。

1704851657498864.png 

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唯一存世的唐碑——《韦君靖碑》


尽管这样,但韦君靖劳而不伐,有功不德,谨守臣节,忠于皇室。他“驾驭英杰,取舍权豪,重仁义如丘山,轻金帛如泥沙,怜孤恤老,济弱扶危”,“立功立事,为国为家或坐运玄符或亲提黑槊,身先士卒,刚毅果断”,“赏功罚过,激浊扬清,甄奖公勤,黜弃私党”, 韦君靖恩威并施,“三军感德,万众归心”,深得百姓尊重与爱戴。在他的统领下,东川一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随着“三川争战”的结束,蜀中大地本该太平,但唐末蜀中战乱时局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韦君靖捕捉到了新一轮兼并的战争气息,感觉到了危险,不愿再卷入新的争并漩涡。又深感自己“士马虽精,然城栅未固”,为求自保,于是在“壬子岁春正月(892年)卜筑当镇西北维龙岗山(今北山)建永昌寨”,以设险自保,静观待变。永昌寨内“登道崎岖,一夫荷戈,万人莫上”,“筑城堡二千余间,建敌楼一百余所”,“峥嵘十二峰,周围二十八里”,“粮储十年,兵屯数万”。其根据地建立之后,“军民胥庆,耕织无妨,徭役不缺,可谓一劳永逸,有备无虞”。韦君靖在筑城屯兵的同时,又在“寨内西翠壁凿出金仙,现千手千眼之威神,具八十种相好”,“又舍回俸禄,以建浮图(造佛塔),聆钟磬于朝昏”。韦君靖成为北山石刻的首建者,为北山这座造像盈万的大型石窟的建成奠定了基础。

1704851682448769.png 

韦君靖所建毗沙门天王和释迦牟尼佛龛


从《韦君靖碑》内容考,韦君靖最大的功绩在于,他身处战火纷飞、动乱不已的年代,审时度势、相时而动,保存雄厚实力和超然姿态,守境安民,使数十年之久的东西川争战一直未延及昌州地区。昌州从而避免兵燹,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他在北山造像,开创了北山石刻造像之先河。据考证,今北山第三号、第五号被称为军队守护神的毗沙门天王,第九号千手观音、第十号释迦牟尼佛龛,均为韦君靖所建。自此,地方官吏、乡绅、士庶、僧尼等信众开始续建,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年,北山石刻方有现今之规模。

(本文图片提供/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