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李约瑟来渝开展科技援华工作

2024-03-27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84


/石琳巧

 

1711503935304639.png 

 1943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为来渝开展科技援华工作的李约瑟一行举行欢迎茶会。图为会后李约瑟(左三)与王家楫(左四)等中国学者合影


1943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大后方重庆面临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困难,科研工作也因资料和仪器、设备极度匮乏,一度陷入迟缓和阻滞状态。

在这艰难时刻,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胚胎学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代表,率考察团来到重庆,开展科技援华工作,为在战争中坚持奋斗的中国科学家提供帮助。

当时,中国的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国立复旦大学、国立编译馆等都西迁到重庆北碚。这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得知李约瑟率考察团抵达重庆的消息后,迅速召开联合会议,决定为远道而来的李约瑟一行举办欢迎茶会,并安排由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下称“动植所”)负责陪同考察团进行调研。

194349日,欢迎茶会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在渝各学术机关和文化界人士以及英国、美国、苏联、波兰、荷兰、比利时等国大使应邀出席。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致欢迎词,希望李约瑟能以动植所通信研究员身份,促进中英两国学术文化沟通,为人类谋福利。

会后,李约瑟与动植所所长王家楫等中国学者合影留念(见题图)。李约瑟的科技援华工作及与中国学者的交流合作由此启程。

在接下来的交流合作中,王家楫根据李约瑟的调研计划,细致入微地为考察团制定了详细的学术考察安排,并亲自陪同参观地质调查所、工业试验所、中国科学社、气象研究所、中农所、西部科学院及北碚管理局等科研院所,组织协调李约瑟在北碚的演讲行程,全力做好李约瑟调研行程的保障工作。

作为动植所通信研究员,李约瑟对该所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当时动植所有研究人员20余人,科研条件十分简陋,但研究人员忘我和执着的精神给李约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研究所的条件和设备都很简陋,但其活跃的学术空气、严谨的学风和研究人员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可与世界上第一流的实验室相比。”在这里,李约瑟与王家楫等研究人员一起,进行了鱼类分类学、生态及生理学研究,以及高等植物分类学研究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李约瑟后来在《战时中国之科学》一书中写道:“动植物研究所在王家楫博士领导下,工作甚为紧张,约有20位科学工作人员,专心致力于研究。王博士自己是一位著名的原生动物学家,他除任该研究所所长以外,还兼原生动物组组长。此研究所高踞嘉陵江上(西岸),环境清幽,……参观之人歆羡之余,深觉其具有世界上最优良的实验室之研究空气。”

在重庆工作一段时间后,李约瑟目睹战时中国科学研究与教学异常艰苦的条件和环境,更亲眼见到中国科学家在战火中将安危置之度外、坚忍不拔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决心坚定地投入到科技援华工作中。他认为:“因为战争与世界环境之情势所使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已隔离得太久,现凡有关于中国科学界同人从事于何种工作之记载,均为英美两国自然科学杂志之读者所深感兴趣。……我即有很好的机会参观中国科学家在各部门所做之工作。现在把那些工作介绍与其他同盟国诸科学家,实是一件重要之事。”为此,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在重庆创建一个官方的科技援华机构——中英科学合作馆。

19436月,中英科学合作馆在重庆正式成立,李约瑟担任馆长。

李约瑟带领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各地举行论文报告会和演讲200余次,发表了《中国西南的科学》《川西的科学》等多篇论文。与此同时,李约瑟还推荐王家楫等学者的论文在国外发表,积极向国外介绍中国的科学研究成果;邀请中国学者赴英国考察,打通中英学术交流的通道,也为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员留学深造开辟了渠道。

为解决中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院校物资短缺的问题,李约瑟积极奔走,设法突破日寇封锁,经海陆两线,从印度和英国购买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他还致力于向中国学术界输入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微缩胶卷,将167种科学期刊带到中国。他更是慷慨解囊,先后向中英科学合作馆捐赠书籍7000余册,当时价值在7000英镑以上。

1946年,李约瑟结束此次科技援华工作,准备起程回国。中国学者们设宴为他饯行,感谢他对战时中国科学界及中英学术交流做出的贡献,盛赞他是“‘雪中送炭’的友人,是最使人想念的朋友”。

20世纪50年代起,李约瑟历时40年,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巨大贡献。19728月,年逾七旬的李约瑟为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收集资料,再度踏上巴渝大地,回到阔别多年的重庆北碚,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负责接待。在考察过程中,李约瑟顶着高温和烈日,跋山涉水调研柑橘和稀有树种的种植情况,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实验田和标本室,认真交流情况,不时记笔记。他称赞道:“重庆天气热,你们这些朋友的心更热。”

李约瑟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出版后,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特聘李约瑟为外籍院士,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他对中国科学界的贡献,不愧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本文图片提供/石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