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欢迎您访问重庆历史名人馆!
   

名人春秋

清代文化名人(九):黎庶昌

2019-08-01 来源: 重庆历史名人馆 阅读: 103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古代文学至此呈现多元化发展,兼容历代文学特色的局面,在康乾盛世期间达到了繁荣的巅峰。重庆在清朝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从康乾盛世到清末民初,先后有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尔鉴、周煌、龚晴皋、李世棻等,在文学、书画、经史等方面,对重庆的文化、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期介绍著名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
重庆历史名人馆内黎庶昌塑像
 
      黎庶昌(1837—1898),清贵州遵义人。曾任清驻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两度出任驻日本公使。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川东兵备道道员,在重庆创办第一所新式官立学校——川东洋务学堂。他还大力提倡实业,整顿武备。著有《黎氏家集》40卷、《拙尊园丛稿》6卷、《黎星使宴集合编》6册、《丁亥入都纪程》2卷、《长山公自书年谱》1卷、《续古文辞类纂》28卷、《古逸丛书》200卷等。
 
      出使西洋 大开眼界
      黎庶昌出身书香世家,与所有学子一样以科举入仕为毕生目标。同治元年(1862年),朝廷颁发求言诏书。时为廪贡生的黎庶昌依据中国时局动荡、根基不稳的现状,以“干犯天威”的胆量写下《上穆宗毅皇帝书》,剥茧抽丝般地陈述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20多项除弊兴利的措施。他因此得到朝廷重用,被派往曾国藩江南大营,任幕府文案,追随曾国藩6年。
      光绪二年(1876年)起,中国向各国派遣公使。黎庶昌被选为参赞,出使欧洲,历任驻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西班牙使馆参赞。他在欧洲5年,先后游历10国,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等。他据此写成的《西洋杂志》一书,被誉为“十九世纪西洋民俗画卷”。黎庶昌成为走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光绪七年(1881年)之后,黎庶昌两度出任驻日公使,在日本7年有余。黎庶昌“驻日期间,以文章辅外交,与日朝野士大夫之醇于汉学者相接纳,文酒酬酢”,多次举办和参加中日官僚文士宴饮诗会,接连编辑了多本相关的宴会诗集,如《黎星使宴集合编》等,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黎庶昌的使日之旅不但弘扬了东方传统文化,推动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将文化与外交相结合,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实业救国 文化强民
      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一年(1891—1895年)间,黎庶昌任川东兵备道道员,兼重庆海关监督。重庆当时是新开设的外国通商口岸,又是通往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交通枢纽,经济飞速发展,但对外贸易控制在外籍税务司手中,外商资本强占市场,使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黎庶昌深知民族工商业的严峻形势,在任期间一边对海关施加影响,以减轻对民族工商业的压迫;一边大力扶持本地工商业,发展地方产业,抗衡外商。黎庶昌力主“裁汰旧规,酌用西法”,鼓励实业家们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开辟新的工业门类。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印刷业等,都在此后十几年间兴办起来,为重庆地方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黎庶昌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自己出资创办了川东洋务学堂。学堂中西结合,开设中文、英语、数学3科,为国家培养出洋留学人才,激发社会好学之风。3年后,第一届学生毕业,经考试,有12人取得出国留学资格,由政府公派赴英国留学。
      出使他国时,黎庶昌见西洋各国都市均设有公园,供民众休憩游玩,觉得这是一件为民造福之事,便仿效西洋公园,改建重庆城区最高处的五福宫北楼,拆除围墙,修建亭阁,命名为“涨秋山馆”,供民众平日游赏。如今,这里已改建为枇杷山公园。
 
      经世为文 “拙尊”藏书
      黎庶昌师承曾国藩,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桐城派”以其文统源远流长、文论博大精深、著述丰厚清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黎庶昌所作散文法度严谨、简练精密、意境开阔、风格雄奇。如他在改建公园时所作《改建五福宫北楼记》一文:
      凭高而视,二江绕其前,佛图拥其后,凃山龙门之旁涌环列者,笏立而佩趋,云滃而波驶,郁郁棼棼,吐纳万状。譬若人负瑰伟之质,沈郁榛莽间,久无过而问焉者了;一旦遇真赏拔识,则尽态逞妍,精神为之一振。觉昔之熟视无睹,今乃争传诵矣……
      黎庶昌熟读经史,留心社会实情,洞察时弊,有改革社会的宏伟抱负,治学也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晚年看透世事,文风不再拘于一格,所作纪游之文《卜来敦记》《巴黎赛会纪略》《游日光山记》等都跳脱于流派之外,自由抒写,引人入胜。
      黎庶昌一生致力于古籍善本的搜求和出版。他在任驻日公使期间,搜得中国已失传的古籍20多种,出巨资刻印成《古逸丛书》,丛书中多为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如唐本《玉篇》《文馆词林》、宋本《史略》《太平寰宇记补阙》等,这对我国古汉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高价值。《古逸丛书》运送回国后引起学界巨大轰动。黎庶昌在家中建有“拙尊园”藏书楼,收藏了大量古籍;编有《拙尊园藏书目》上、中、下3册,按照经、史、子、集、丛书5大类分类,约十几万卷,可见其藏书之丰。但因后世保存乏力,藏书尽数流失。而今,藏书楼仍在,却空无一书。
 
 
《拙尊园丛稿》书影
 
《古逸丛书》书影